




吉非替尼(Gefitinib)在中国的上市情况一直备受关注。2003年,吉非替尼首次在美国获批上市,随后在全球多个地区逐步获得批准。2011年2月,吉非替尼正式获得了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批准,适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或用于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早在2005年,吉非替尼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最初被用作化疗失败后的肺癌三线治疗药物。这一阶段,吉非替尼虽然未获得正式批准,但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尤其是在一些难以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中。
吉非替尼在中国的初步应用为后续的正式批准奠定了基础,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数据和患者反馈,为监管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011年2月,吉非替尼终于获得了中国SFDA的正式批准。这一批准不仅标志着吉非替尼在中国市场的合法地位,也意味着更多的肺癌患者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这种有效的治疗药物。获批的适应症包括EGFR基因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以及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吉非替尼的正式获批,为中国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特别是在靶向治疗领域。随着医保政策的逐步覆盖,吉非替尼的价格也在逐渐下降,目前每盒0.25g*10片的价格约为100美元左右,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吉非替尼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逐渐提升,多款仿制药也陆续上市,进一步降低了药品成本。与此同时,吉非替尼已被纳入中国医保目录,使得更多患者能够受益于这一先进药物。
吉非替尼在中国的广泛使用,不仅提高了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为中国的医疗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开展,吉非替尼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吉非替尼可能导致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如红斑、脱屑、水疱等。患者在用药期间如出现皮肤感觉异常、红斑、脱屑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对于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NCI CTCAE 3级或3级以上),应暂停用药,并进行早期干预,以利于吉非替尼的持续治疗。
为了减少皮肤毒性,患者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选择合适的防晒措施,并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同时,减少对手掌和足底的压迫,避免摩擦和刺激。
吉非替尼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轻或中度氨基转移酶升高。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如ALT、AST等。如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暂停用药。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避免饮酒和使用其他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的药物,以降低肝功能损害的风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维持肝功能的稳定。
吉非替尼可能导致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尤其是间质性肺病(ILD)。患者在用药期间如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进行检查。一旦确诊为间质性肺病,应停止使用吉非替尼,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
为了预防呼吸系统不良反应,患者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支持治疗。同时,避免接触空气污染物和烟雾,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减少呼吸系统的不适。
吉非替尼可能导致其他不良反应,如消化系统症状、眼科问题等。患者在用药期间如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吉非替尼。同时,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在吉非替尼治疗期间,患者可能会感到乏力或虚弱,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驾驶或操作机器的能力。因此,建议患者在出现这些症状时避免驾驶或操作复杂机械,以免发生意外。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