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布替尼(亿珂)是一种用于治疗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新型药物,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该药物由Pharmacyclics公司研发,于2013年11月首次在美国获得FDA批准上市,并于2017年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本文将详细介绍伊布替尼的服用方法及日常使用注意事项。
伊布替尼的推荐剂量因适应症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和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伊布替尼的推荐剂量为420毫克,每日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对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12岁及以上的患者推荐剂量为420毫克/天,每日一次;1岁至12岁以下的患者推荐剂量为240毫克/平方米,每天一次,最高剂量为420毫克,直至cGVHD进展或出现潜在恶性肿瘤复发或不可接受的毒性。
伊布替尼应每日固定时间服用,最好在饭后服用,以提高药物的吸收率。患者应整粒吞服胶囊,不要咀嚼或打开胶囊。如果使用片剂,也应整片吞服,不要压碎或分割。若漏服一次剂量,且距离下次服药时间超过6小时,应立即补服;如果距离下次服药时间不足6小时,则跳过漏服剂量,按常规时间服用下一剂量,切勿双倍服用。
伊布替尼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例如,对于CLL/SLL,伊布替尼可以与利妥昔单抗或奥妥珠单抗合用,或与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BR)合用。对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伊布替尼可以单独给药或与利妥昔单抗联合给药。在联合用药时,建议在同一天先给予利妥昔单抗或奥妥珠单抗,再给予伊布替尼。
伊布替尼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包括严重出血事件。在手术前后,应根据手术类型和出血风险评估伊布替尼的益处和风险。如有必要,应在术前和术后至少3-7天内暂停伊布替尼的使用。一旦出现任何新的或加重的2级心力衰竭、3级非血液学毒性、3级伴感染或发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4级血液学毒性,应立即中断治疗,待毒性症状消退至1级或基线水平后再重新开始治疗。
使用伊布替尼的患者可能增加机会性感染的风险。医生应根据护理标准进行预防,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发热和感染情况,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特别是对于有感染高风险的患者,应更加注意监测和预防措施。
伊布替尼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猝死等心脏问题。在使用伊布替尼前,应评估患者的心脏病史和心脏功能,并在治疗期间定期监测心律失常情况。对于出现心悸、头晕、晕厥、胸痛、新发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应进一步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必要时,应遵循剂量调整指南,评估继续使用伊布替尼的风险和益处。
伊布替尼与强CYP3A诱导剂合用会降低伊布替尼的浓度,应避免同时使用。此外,伊布替尼与强效或中度CYP3A抑制剂合用可能会增加伊布替尼的血药浓度,从而增加药物相关毒性的风险。在使用伊布替尼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其他强效CYP3A抑制剂,如泊沙康唑、伏立康唑等。短期使用这些抑制剂(如7天或更短的抗感染治疗)时,应在用药期间暂停伊布替尼的使用。同时,患者应避免食用含有强或中度CYP3A抑制剂的食物,如葡萄柚和塞维利亚橙子。
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成年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应避免使用伊布替尼。轻度或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使用伊布替尼时,应减少推荐剂量,并更频繁地监测不良反应。对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如果总胆红素水平超过3倍正常上限,应避免使用伊布替尼(除非是非肝源性或吉尔伯特综合征)。对于总胆红素水平在1.5-3倍正常上限之间的患者,应减少伊布替尼的推荐剂量。
伊布替尼应避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胶囊剂应储存在室温20°C至25°C,允许短暂暴露于15°C至30°C,应保留在原包装中直到分配。片剂同样需要保存在原包装中,室温为20°C至25°C,允许短暂暴露于15°C至30°C的温度中。口服混悬液应保存在2°C至25°C,不要冷冻。如果纸箱封条破损或缺失,请勿使用。首次开瓶后60天内未使用的伊布替尼口服混悬液应丢弃。存放伊布替尼时,应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药物受潮。光照可能会对药物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选择避光的地方存放药物或使用不透明的容器保护药物免受光的影响。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