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帕塞替尼(Capivasertib),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药物,主要针对激素受体(HR)阳性、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这款药物通过抑制AKT1、AKT2和AKT3三种亚型,有效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从而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本文将详细介绍卡帕塞替尼的适应人群及其用药注意事项。
卡帕塞替尼被批准用于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这类患者通常在激素受体测试中呈阳性,意味着他们的乳腺癌细胞依赖于激素(如雌激素或孕激素)来生长。同时,这些患者的乳腺癌细胞不表达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对于这一类患者,卡帕塞替尼与氟维司群联合使用时,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卡帕塞替尼特别适用于那些肿瘤检测出PIK3CA、AKT1或PTEN基因改变的患者。这些基因的改变会导致PI3K/AK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进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卡帕塞替尼通过靶向抑制AKT1、AKT2和AKT3三种亚型,有效地阻断了这一信号通路,从而控制肿瘤的发展。因此,对于携带这些基因突变的患者,卡帕塞替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选择。
根据临床试验结果,卡帕塞替尼不仅对上述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有效,对所有参与群体均显示出益处。即使是没有生物标志物的患者,其总体无进展生存期(PFS)也提升了21%。这表明卡帕塞替尼在广泛的乳腺癌患者群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卡帕塞替尼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因此,孕妇应避免使用卡帕塞替尼。建议有生育潜力的女性在使用卡帕塞替尼期间及最后一次服药后1个月内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哺乳期女性在使用卡帕塞替尼期间不应进行母乳喂养,以避免婴儿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轻度至中度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30~89 mL/min)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然而,严重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15~29 mL/min)的患者尚未进行相关研究,因此需谨慎使用。对于轻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胆红素≤正常上限(ULN)和AST>ULN或胆红素>1~1.5倍ULN和任何AST),也不需要调整剂量。但对于中度(胆红素>1.5-3xULN和任何AST)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因潜在增加卡帕塞替尼暴露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老年患者(≥65岁)与年轻患者在卡帕塞替尼的疗效上没有显著差异,但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卡帕塞替尼在儿科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证实,因此不建议用于儿童。此外,卡帕塞替尼可能与强CYP3A抑制剂、强和中度CYP3A诱导剂等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患者在使用卡帕塞替尼时应避免同时使用这些药物,并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肺部状况,防范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