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拉帕利(Olaparib)是一种重要的靶向治疗药物,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这种药物属于一类称为PARP(聚合酶-腺苷酸二磷酸核苷酸聚合酶)抑制剂的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特定的DNA修复机制,帮助延缓或阻止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本文将详细探讨奥拉帕利的使用方法、剂量以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药物。
奥拉帕利有150mg和100mg两种规格,通常推荐的剂量为300mg,每日两次,相当于每日总剂量为600mg。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具体建议调整剂量。奥拉帕利可以随餐或空腹服用,但最好每天在同一时间服用,以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如果患者忘记服药,应在想起时立即补服。但如果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则跳过漏服的剂量,继续按常规时间服药。切勿为了弥补漏服而双倍服用药物,以免造成药物过量。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剂量需要适当调整。轻度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51-80mL/min)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中度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31-50mL/min)的患者,推荐剂量为200mg,每日两次(相当于每日总剂量为400mg)。重度肾功能损害或终末期肾病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不推荐使用奥拉帕利。
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轻度或中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分级A或B)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分级C)的患者不推荐使用奥拉帕利。
老年人(>65岁)无需调整起始剂量,但针对75岁及以上的患者,临床数据有限,需要密切监测。儿童和青少年尚未确立奥拉帕利的安全性和疗效,不推荐儿科患者使用。
育龄期女性在治疗开始时及治疗期间不得怀孕,治疗开始前均需进行妊娠试验。治疗期间和奥拉帕利末次给药后6个月内,育龄期女性必须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奥拉帕利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疲劳、贫血和低血小板计数等。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这些副作用。如果出现严重不适,应及时联系医生。
如果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持续的恶心、呕吐或严重的疲劳,医生可能会调整剂量或暂停治疗。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停药并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在使用奥拉帕利期间,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应避免饮酒和吸烟,这些不良习惯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增加副作用的风险。在治疗期间,应定期复诊,及时与医生沟通病情变化,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