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唑奈坦是一种新型的非激素类药物,专门用于治疗更年期引起的中度至重度血管舒缩症状(VMS)。该药物由日本安斯泰来制药研发,并于2023年5月12日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同年12月7日在欧盟也获得了上市许可。非唑奈坦的主要成分是非唑啉类化合物,这种化合物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调节血管的舒缩反应,从而有效缓解更年期症状。
非唑奈坦的化学名称为C16H15FN6OS,分子量为358.393。该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密度,约为1.6±0.1 g/cm³,沸点为623.0±65.0 °C。这些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药物制剂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非唑奈坦的分子结构中含有氟原子和多个氮原子,这些结构特点赋予了它独特的药理活性。
非唑奈坦作为一种选择性的神经调节剂,主要通过抑制神经激肽-3(NK3)受体发挥作用。NK3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参与调控多种生理功能,包括血管舒缩反应。非唑奈坦通过阻断这些受体,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减轻更年期女性常见的潮热、出汗等症状。这一机制使得非唑奈坦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激素治疗选择。
在临床研究中,非唑奈坦的表现非常出色。安斯泰来制药在中国开展的3期MOONLIGHT 3™试验结果显示,该药物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更年期女性的症状,而且长期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验证。非唑奈坦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和轻度的消化不良,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暂时且轻微的,很少导致治疗中断。
非唑奈坦在上市后的临床使用中发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因此,在开始使用非唑奈坦之前,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基线肝脏功能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肝功能障碍。如果ALT或AST≥2倍ULN或总胆红素≥2倍ULN,则不建议使用该药物。治疗开始后的前3个月内,患者需要每3个月进行一次肝功能检查,之后每6个月检查一次。如果患者出现疲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瘙痒、黄疸、粪便苍白、尿色深或腹痛等肝损伤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目前尚无充分的临床数据证明非唑奈坦在孕妇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孕妇应避免使用该药物,以免对胎儿造成潜在风险。同样,对于哺乳期女性,目前也不清楚非唑奈坦是否通过母乳传递,因此哺乳期女性在使用该药物时应谨慎,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患者在使用非唑奈坦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其他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如镇静剂、安眠药和抗抑郁药等,以免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如果必须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密切监测任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非唑奈坦片剂应储存在20°C-25°C(68°F-77°F)的环境中,允许的温度波动范围为15°C-30°C(59°F-86°F)。患者应注意将药物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并保持包装密封,避免潮湿和光照。
非唑奈坦作为一种创新的非激素类药物,为更年期女性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定期监测肝功能,注意药物的储存条件,并避免与其他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