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瑞替尼(Ceritinib)是一种用于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药物。2018年5月31日,塞瑞替尼在中国正式获批上市,为中国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塞瑞替尼(Ceritinib)最初于2014年4月29日在美国获得FDA批准。随后,经过一系列临床试验和审批流程,塞瑞替尼于2018年5月31日在中国正式获批上市,由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这一批准标志着中国患者可以更便捷地获得这一创新药物,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塞瑞替尼的主要适应症是此前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后进展的,或者对克唑替尼不耐受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ALK蛋白在癌细胞中的异常活动,从而减缓肿瘤的生长。塞瑞替尼不仅针对ALK,还对IGF-1R、INSR和ROS1等多种靶点具有抑制作用,这使其在多种类型的癌症治疗中显示出潜力。
塞瑞替尼在中国上市后不久,便被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这对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可以通过三甲医院、药房等正规渠道购买该药物。此外,市面上还有多款仿制药可供选择,进一步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和经济性。
塞瑞替尼在中国的成功上市,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也为中国的医疗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相信塞瑞替尼在未来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在使用塞瑞替尼之前,患者必须进行ALK检测,以确认其适合使用该药物。这项检测应在有使用经验的医疗机构中,并在特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合理用药的前提。
塞瑞替尼通常以胶囊形式给药,内容物为白色至类白色粉末。不同剂型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药物说明书进行用药。一般推荐的初始剂量为每天一次,每次750毫克,空腹服用。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调整剂量。
使用塞瑞替尼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包括但不限于恶心、呕吐、腹泻、疲劳等。如果这些副作用较为严重,应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医生可能会建议调整剂量或采取其他支持治疗措施,以缓解不适症状。
总体而言,塞瑞替尼在中国的上市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医嘱,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