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曲波帕(Eltrombopag),一种口服非肽类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模拟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的功能,促进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提高血小板数量。这种药物在治疗慢性免疫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方面表现出色,尤其适用于对传统治疗方法反应不佳的患者。本文将详细介绍艾曲波帕的作用与功效,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艾曲波帕的核心作用在于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它通过高度选择性地与血小板生成素受体结合,模拟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的功能,从而有效刺激骨髓中的巨核细胞进行增殖和分化。这一过程是血小板生成的关键环节。艾曲波帕的介入显著增强了这一生理过程,使得血小板的数量得以提升。这对于因血小板减少而面临出血风险的患者而言,无疑是一种福音。
在临床上,艾曲波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免疫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这类患者往往对传统治疗方法如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反应不佳,或者存在无法耐受的副作用。艾曲波帕的出现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其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此外,艾曲波帕还被探索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如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艾曲波帕的初始剂量通常是50毫克每天一次,但对于东亚/东南亚血统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剂量需要减少。具体来说,东亚/东南亚血统的患者初始剂量为25毫克每天一次,而对于肝功能不全(Child-Pugh A、B、C级)的患者,剂量也应减少至25毫克每天一次。对于有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肝受损的东亚/东南亚血统患者,考虑剂量减少至12.5毫克每天一次。
艾曲波帕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药物应放置在原装容器中,密封保存,避免与空气接触。同时,药物应远离阳光直射,光照可能会对药物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在室温(约77°F,25°C)下保存,冷冻可能导致药物的结构和药效发生变化,影响其治疗效果。
艾曲波帕与多价阳离子(如铁、钙、镁、铝、硒和锌)可能发生螯合作用,因此应在抗酸药、乳制品和其他含有多价阳离子的药物(如矿物质补充剂)使用前至少2小时或使用后至少4小时服用,以避免螯合作用导致的药物吸收减少。与血脂调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合用可能会增加发生副作用的风险,因此联合使用时需谨慎。
在开始使用艾曲波帕后,应根据降低出血风险的需要,调整剂量以达到并维持血小板计数≥50x109/L。每周评估包括血小板计数在内的全血细胞计数,直到达到稳定的血小板计数。此后每月获取有差异的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在使用艾曲波帕期间,定期进行临床血液学和肝脏检查,并根据医生建议修改艾曲波帕的剂量。对于患有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肝功能不全(Child-Pugh A、B、C级)的患者,在开始使用艾曲波帕后或任何后续剂量增加后,等待3周后再增加剂量。
艾曲波帕的使用应遵循严格的医疗指导,患者在用药前应进行全面评估,确保药物的使用是安全且合适的。在用药过程中,患者需密切关注自身状况,如出现任何不适或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艾曲波帕。通过合理的用药管理和定期监测,艾曲波帕可以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支持。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