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妥单抗(Gemtuzumab Ozogamicin),也被称为Mylotarg、吉妥珠单抗、奥佐米星或麦罗塔,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CD33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这种药物通过结合CD33抗原,将毒素直接传递到癌细胞内部,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效果。然而,吉妥单抗在带来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能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包括肝毒性、输液相关反应、出血、QT间期延长等。
吉妥单抗是一种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由人源化抗CD33单克隆抗体和卡利奇霉素(一种强效的抗生素)通过连接子连接而成。CD33抗原主要表达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表面,因此吉妥单抗能够特异性地结合这些细胞,并将卡利奇霉素递送至细胞内部。卡利奇霉素进入细胞后会释放出来,导致DNA双链断裂,从而抑制细胞分裂和增殖,最终导致癌细胞死亡。
吉妥单抗适用于新诊断的CD33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成人和1个月及以上儿童患者的治疗。此外,它还适用于成人和2岁及以上儿童患者复发或难治性CD33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通过联合化疗或单药使用,吉妥单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缓解率。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吉妥单抗在新诊断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与传统化疗相比,联合使用吉妥单抗和化疗可以显著提高完全缓解率和无事件生存期。对于复发或难治性患者,吉妥单抗单药治疗也能取得一定的疗效,尤其是在那些对传统化疗反应不佳的患者中。
接受吉妥单抗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肝毒性,包括危及生命的静脉闭塞性肝病(VOD)。因此,每次给药前应评估患者的ALT、AST、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剂量或暂停治疗。对于出现VOD症状的患者,应立即停用吉妥单抗,并按照标准医疗实践进行处理。
吉妥单抗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输液相关反应,如发热、寒战、低血压、心动过速、缺氧和呼吸衰竭等。为了预防这些反应,患者在输液前应预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苯海拉明和甲基泼尼松龙等药物。输液期间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出现严重反应应立即中断输液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输液结束后至少1小时内仍需继续监测患者。
吉妥单抗具有骨髓抑制作用,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从而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在每次注射吉妥单抗前应评估血细胞计数,并在治疗期间频繁监测血细胞计数,直至血细胞减少症消失。对于出现严重出血或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应延迟给药或永久停用吉妥单抗,并提供支持性护理。
吉妥单抗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尤其是对于有QTc延长病史或倾向、正在服用已知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的患者。因此,在治疗开始前和给药期间应根据需要获取心电图(ECG)和电解质水平,以监测QT间期变化。对于出现QT间期延长的患者,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吉妥单抗,因为该药物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伤害。建议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治疗期间以及最后一剂后至少6个月内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儿童患者在1个月及以上时可以使用吉妥单抗联合标准化疗,但对于出生不到1个月的新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老年人使用吉妥单抗时应注意发热和严重感染的风险较高。
吉妥单抗应储存在原装容器中,遮光、密封、放置于干燥处,温度控制在2-8°C之间,避免冷冻。储存时应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防止药物受潮。包装的完整性也应定期检查,如有损坏应及时联系医生或药剂师。
吉妥单抗作为一种靶向治疗药物,在治疗CD33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方面显示出显著的疗效。然而,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肝功能、血细胞计数和心电图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减少潜在的副作用风险。同时,特殊人群在使用吉妥单抗时应更加谨慎,遵循医生的指导。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