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拉替尼(Lorlatinib),一种针对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第三代靶向药物,自2022年4月29日在中国上市以来,迅速成为该领域的重要治疗选择。劳拉替尼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还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尤其对于已经对第一代和第二代ALK抑制剂产生耐药性的患者来说,更是带来了新的希望。
劳拉替尼属于第三代ALK/ROS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特异性地结合ALK和ROS1激酶域,阻断其信号传导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与第一代和第二代ALK抑制剂相比,劳拉替尼具有更高的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能够有效控制脑转移,这是许多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劳拉替尼在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效果。特别是在那些对第一代和第二代ALK抑制剂产生耐药性的患者中,劳拉替尼仍然显示出较高的应答率和持久的疗效。根据全球研究数据,劳拉替尼的客观缓解率(ORR)可达6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6.5个月。这些数据表明,劳拉替尼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还能延长生存期。
劳拉替尼在脑转移患者中的表现尤为突出。由于其强大的血脑屏障穿透能力,劳拉替尼能够有效控制脑部病灶,显著降低脑转移的风险。在一项针对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劳拉替尼的颅内应答率达到了60%,这为脑转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根据药品说明书,劳拉替尼的推荐剂量为100mg,每日一次口服,可以伴随或不伴随食物。患者应整片吞服,不要咀嚼、压碎或分裂药片。如果漏服一次剂量,且距离下次服药时间超过4小时,则应立即补服;如果在4小时内发现漏服,则跳过此次剂量,按常规时间服用下一次剂量。如果服药后出现呕吐,无需额外补充剂量,继续按原计划服用下一剂。
劳拉替尼是一种中度CYP3A诱导剂,与某些CYP3A底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等)同时使用可能会降低这些药物的浓度,从而影响其疗效。因此,应避免同时使用这些药物。如果无法避免,应根据药品说明书调整CYP3A底物的剂量。此外,与强CYP3A抑制剂(如氟康唑)同时使用会增加劳拉替尼的血浆浓度,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增加,因此也应避免同时使用。如果必须同时使用,应减少劳拉替尼的剂量。
劳拉替尼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贫血、肌肉骨骼疼痛、疲劳、低白蛋白血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碱性磷酸酶升高、咳嗽、白细胞减少症、便秘、腹泻、头晕、低钙血症、恶心、呕吐、发热、淋巴细胞减少症和腹痛。在治疗的第一个月内,每两周监测一次肝功能,包括AST和ALT,此后每月监测一次。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暂停或永久停用劳拉替尼,并调整剂量。
劳拉替尼在中国上市后已纳入医保乙类,医保报销后的价格约为6500人民币,约合935美元。不同厂家的劳拉替尼价格略有差异,例如美国迈兰(Mylan)版的原研药,规格为25mg*30粒,价格约为28美元一盒;印度海德隆版的仿制药,规格为25mg*30粒,价格约为25美元一盒;印度natco版仿制药,规格为25mg*30粒,价格约为28美元一盒。患者在选择药品时,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品牌和规格。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