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曲泊帕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主要针对特定人群的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 Liver Disease-Associated Thrombocytopenia, CLD-AT)。该药物由日本盐野义公司研发,并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在中国,芦曲泊帕由亿腾医药引进,并于2023年6月29日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的上市批准。本文将详细探讨芦曲泊帕的适应人群及其用药注意事项。
芦曲泊帕主要用于治疗患有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且需要拟行手术或诊断性操作的成年患者。这类患者由于慢性肝病的影响,血小板计数较低,增加了手术或操作过程中的出血风险。芦曲泊帕通过促进血小板的生成,提高血小板计数,从而降低出血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
慢性肝病患者是芦曲泊帕的主要适应人群。慢性肝病包括肝炎、肝硬化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进而影响血小板的生成。血小板减少症在这种情况下尤为常见,严重时可能导致自发性出血或手术后的大量出血。芦曲泊帕通过激活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刺激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产生更多的血小板,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血小板水平。
对于计划接受手术或诊断性操作的慢性肝病患者,芦曲泊帕可以显著降低手术风险。手术前8-14天开始服用芦曲泊帕,连续服用7天,通常在最后一次服药后的2-8天内进行手术。这种用药方案有助于在手术前将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提升到一个相对安全的水平,从而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的风险。
慢性肝病患者在使用芦曲泊帕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确保药物效果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虽然芦曲泊帕在治疗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方面效果显著,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一些重要的事项。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用药注意事项,以帮助患者更安全地使用芦曲泊帕。
芦曲泊帕是一种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与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并发症有关。在接受芦曲泊帕治疗的慢性肝病患者中,已有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报道。因此,对于存在血栓栓塞已知风险因素的患者,如遗传性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V、凝血酶原20210A、抗凝血酶缺乏,或蛋白C/S缺陷),应谨慎使用芦曲泊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评估潜在的风险和益处。
妊娠女性在使用芦曲泊帕时应谨慎考虑其对胎儿的潜在风险。目前关于妊娠女性使用芦曲泊帕的风险尚无充分数据支持。动物研究表明,芦曲泊帕在妊娠大鼠中可引起发育不良影响。因此,除非绝对必要,否则不建议妊娠女性使用芦曲泊帕。
哺乳期妇女在使用芦曲泊帕时也应特别小心。目前尚不清楚芦曲泊帕是否会进入人乳,对母乳喂养婴儿的影响也不明确。为了减少母乳喂养婴儿的药物暴露,建议哺乳期妇女在服用芦曲泊帕期间以及最后一次用药后至少28天内中断哺乳。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明确,因此不建议儿童使用芦曲泊帕。对于65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由于临床试验中该年龄段的受试者人数较少,无法全面评估老年患者与年轻患者的反应差异。然而,现有数据显示,老年患者与年轻患者之间的反应没有明显差异。
总的来说,芦曲泊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