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拉帕利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主要通过抑制PARP酶来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这种药物在多种癌症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在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以及前列腺癌的治疗中。本文将详细介绍奥拉帕利的适应症、作用与功效、用法用量、副作用以及用药注意事项。
奥拉帕利主要用于以下几种癌症的治疗:
奥拉帕利通过抑制PARP酶,阻断肿瘤细胞的DNA修复过程,导致细胞死亡。PARP酶在DNA修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在修复单链DNA断裂方面。当PARP酶被抑制时,肿瘤细胞无法有效修复DNA损伤,最终导致细胞凋亡。这种机制特别适用于那些已经存在DNA修复缺陷的肿瘤细胞,如BRCA突变的肿瘤。
奥拉帕利的推荐剂量为300毫克,每日两次,相当于每天600毫克。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通常建议空腹服用。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医生可能会调整剂量或暂停用药。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剂量需要调整:轻度肾功能受损(肌酐清除率51-80毫升/分钟)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中度肾功能受损(肌酐清除率31-50毫升/分钟)的患者,推荐剂量为200毫克,每日两次。
奥拉帕利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乏力和胃肠道不适。在一些患者中,还可能出现血液系统方面的副作用,如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严重但罕见的副作用包括肺纤维化和间质性肺病。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副作用。
育龄期女性在奥拉帕利治疗开始时及治疗期间不得怀孕,在治疗开始前均需进行妊娠试验。治疗期间和奥拉帕利末次给药后6个月内,育龄期女性必须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男性患者(其配偶为育龄期女性或妊娠期女性)在治疗期间以及奥拉帕利最后一次给药后3个月内应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并且不能捐献精子。奥拉帕利有严重致畸作用,可能对胚胎-胎儿的生存期产生影响。
轻度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51-80毫升/分钟)的患者可使用奥拉帕利,且无需调整剂量。中度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31-50毫升/分钟)的患者,奥拉帕利的推荐剂量为200毫克,每日两次。重度肾功能损害或终末期肾病患者(肌酐清除率≤30毫升/分钟)不推荐使用奥拉帕利。轻度或中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分级A或B)患者可使用奥拉帕利,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分级C)患者不推荐使用奥拉帕利。尚未确立奥拉帕利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安全性和疗效,不推荐儿科患者用药。老年患者(>65岁)无需调整起始剂量,但针对75岁及以上的患者临床数据有限。
奥拉帕利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包括损伤DNA的药物)合用时,骨髓抑制毒性程度会增强和时间会延长。推荐的单药治疗剂量不适用于其与具有骨髓抑制的抗肿瘤药物的合用。尚未实施奥拉帕利与疫苗或免疫抑制剂联合用药的研究,因此,上述药物与奥拉帕利联合用药时应谨慎,并密切监测患者。
通过了解奥拉帕利的适应症、作用与功效、用法用量、副作用以及用药注意事项,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有效地使用这种药物,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