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普替尼(Repotrectinib)是一种新型的口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本文将详细介绍瑞普替尼的适应症、作用与功效、用法用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瑞普替尼(Repotrectinib)适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成人患者。这种药物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并在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获得上市批准。此外,瑞普替尼还被指定为治疗ROS1阳性NSCLC的孤儿药。
瑞普替尼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ROS1和TRK(包括TRKA和TRKC)的活性。通过阻断这些受体的信号传导途径,瑞普替尼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临床研究表明,瑞普替尼在治疗ROS1阳性NSCLC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疗效,特别是在那些对其他治疗方案耐药的患者中。
瑞普替尼的推荐剂量为160毫克,每天口服一次,无论之前是否进食,持续14天。之后,剂量增加到160毫克,每日两次,并持续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瑞普替尼,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剂量调整。
瑞普替尼可能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共济失调和认知障碍。在研究TRIDENT-1中,75%的患者出现了这些不良反应,其中4%的患者出现了3级或4级症状。因此,患者在使用瑞普替尼期间应密切监测这些症状,并在出现严重反应时及时就医。
瑞普替尼可引起间质性肺病(ILD)/肺炎。在351名接受瑞普替尼治疗的患者中,2.9%的患者出现了ILD/肺炎,其中1.1%的患者出现了3级ILD/肺炎。中位发病时间为45天。对于疑似ILD/肺炎的患者,应立即停用瑞普替尼,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瑞普替尼可能会引起肝毒性。在351名接受瑞普替尼治疗的患者中,35%的患者出现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40%的患者出现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其中包括3级或4级症状。在治疗的第一个月内,每两周监测一次肝功能测试,包括ALT、AST和胆红素,之后每月监测一次,并根据临床指示进行监测。如果出现肝功能异常,应暂停服用瑞普替尼,待病情好转后再以相同或减少的剂量继续服用,或根据严重程度永久停用。
孕妇服用瑞普替尼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伤害。根据动物研究结果及其作用机制,孕妇应避免使用瑞普替尼。建议有生育潜力的女性在使用瑞普替尼治疗期间和最后一次给药后2个月内使用有效的非激素避孕方法。男性患者在使用瑞普替尼治疗期间以及最后一次给药后的4个月内,也应使用有效的避孕方法。
瑞普替尼可能会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特别是强效和中度CYP3A抑制剂、P-gp抑制剂、强效和中度CYP3A诱导剂、某些CYP3A4底物和避孕药。因此,患者在使用瑞普替尼期间应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此外,轻度或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不建议进行剂量调整,而严重肾功能损害或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和透析患者尚未确定瑞普替尼的推荐剂量。
瑞普替尼(Repotrectinib)是一种有效的治疗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但使用时需注意其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剂量调整和监测。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