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瑞替尼是一种用于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靶向药物。随着该药物在中国市场的广泛应用,国产仿制药的效果备受关注。本文将探讨塞瑞替尼中国仿制药的效果,并提供一些用药和日常注意事项。
2023年3月22日,中国国家药监局网站显示,奥赛康的仿制药品种塞瑞替尼胶囊获批上市,这是塞瑞替尼的首个上市仿制药。这一批准意味着国内患者将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降低了治疗成本。塞瑞替尼原研药由诺华公司研发,2014年获得美国FDA批准,2018年5月在中国正式上市。塞瑞替尼在中国上市后,已纳入中国医保,市面上有多款仿制药可供选择。
根据多项临床研究,塞瑞替尼的国产仿制药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与原研药基本一致。在中国开展的一项单臂、多中心研究A2109中,入选了103例既往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且接受或未接受过化疗(最多允许2线化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ALK阳性NSCLC患者。所有患者以750mg每日一次空腹服药剂量开始塞瑞替尼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仿制药与原研药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无显著差异。
在另一项剂量优化研究A2112(ASCEND-8)中,评估了与食物同服本品450mg相对于空腹给予750mg的全身暴露量、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与食物同服本品450mg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低于空腹给药750mg,且达到可比的稳态暴露量。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仿制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塞瑞替尼的国产仿制药在价格上具有明显优势。例如,老挝卢修斯塞瑞替尼的规格为150mg*50粒,参考价格约为165美元。相比之下,原研药的价格要高得多。这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负担得起这种重要的靶向治疗药物,提高了治疗的可及性。
在开始使用塞瑞替尼之前,必须通过准确且经充分验证的检测方法进行ALK突变检测,确认为ALK阳性的NSCLC患者方可接受治疗。本品必须在有使用经验的医疗机构中并在特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塞瑞替尼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为了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患者在服用药物时与食物同服。食物可以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胃肠道不适的风险。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并调整剂量。
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摄入葡萄柚和葡萄柚汁,因为这些食物可能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导致不良反应加重。同时,应避免与强效CYP3A抑制剂联合使用,如果必须同时使用,应将塞瑞替尼的剂量减少约三分之一,取整至最接近的150mg整数倍剂量。
患者在使用塞瑞替尼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不良反应。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塞瑞替尼,育龄期女性在服用本品期间直至终止治疗后6个月应采取高度有效的避孕措施。
总之,塞瑞替尼的国产仿制药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与原研药相当,价格优势明显,能够提高治疗的可及性。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