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riconazole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真菌感染。该药物于2002年在美国首次上市,并于2020年8月26日在国内上市。伏立康唑(Voriconazole)的主要成分是伏立康唑,化学名称为(2R,3S)-2-(2,4-二氟苯基)-3-(5-氟-4-嘧啶)-1-(1H-1,2,4-三唑-1-基)-2-丁醇。伏立康唑在全球范围内有多个版本,包括美国辉瑞版本、印度Natco版本和印度Zydus版本。价格因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在550美元左右。
Voriconazole主要用于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特别是在免疫抑制患者、移植术后患者和血液透析患者中较为常见的真菌感染。这些感染包括但不限于念珠菌病、曲霉病和隐球菌病。伏立康唑的广谱抗菌特性使其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之一。
Voriconazole的剂量和用法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通常情况下,成人初始剂量为每12小时一次,每次400毫克,维持剂量为每12小时一次,每次200毫克。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剂量可能需要调整。伏立康唑可以口服或静脉注射,具体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
Voriconazole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特别是与延长QT间期的药物合用时,可能会增加心脏问题的风险。伏立康唑还能抑制CYP3A4酶的活性,与通过CYP3A4代谢的药物如抗组胺药、奎尼丁、西沙比利、匹莫齐特和伊伐布雷定等合用时,可能会导致药物效果和副作用发生改变。因此,患者在使用伏立康唑时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患者在接受伏立康唑治疗时必须仔细监测肝功能。临床监测应包括在开始治疗时进行肝功能实验室检查,特别是在第一个月内至少每周检查一次。如果肝功能检查发现指标显著升高,除非医生评估患者的效益-风险后认为应该继续用药,否则均应停用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治疗超过28天时,对视觉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有报道应用伏立康唑时发生视觉不良反应,包括视物模糊、视神经炎和视神经乳头水肿。如果连续治疗超过28天,需监测视觉功能,包括视敏度、视野以及色觉。
有报道重症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时可能发生急性肾衰竭。接受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有可能同时合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或合并造成肾功能减退的其他疾病。因此,应用伏立康唑时需要监测肾功能,包括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血肌酐值。
伏立康唑应储存在室温下,避免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存放伏立康唑,防止药物受潮。同时,伏立康唑应远离阳光直射,光照可能会对药物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可以选择一个避光的地方存放药物,或使用不透明的容器保护药物免受光的影响。
伏立康唑应放在原装容器中,密封保存。不要将药物与其他药物混合或转移,避免污染和损坏。定期检查药物包装的完整性,如有损坏应立即联系医生或药剂师,获取进一步的指导。
通过以上介绍,希望患者在使用伏立康唑时能够更加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治疗真菌感染。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