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莫非尼(vemurafenib)是一种用于治疗BRAF V600突变阳性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口服药物。本文将详细介绍维莫非尼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维莫非尼适用于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的检测方法确定的BRAF V600突变阳性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该药物对这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维莫非尼的推荐剂量为960 mg(四片240 mg片剂),每日两次。首次剂量应在上午服用,第二次剂量应在晚上服用。该药物可随餐或空腹服用,应用一杯水整片吞下,不应咀嚼或碾碎。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单次给药960 mg(240 mg片剂4片)后,维莫非尼的中位吸收时间为4小时。每日两次重复给药后,药物在体内会有显著的蓄积效应,且患者间的变异较大。在临床研究中,给药后的第1天,平均血浆浓度为3.6 µg/mL,而第15天则上升至49.0 µg/mL(范围在5.4至118 µg/mL之间)。因此,患者在使用维莫非尼时,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肺部状况,防范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
维莫非尼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关节痛、皮疹、脱发、疲劳、光敏反应、恶心、瘙痒和皮肤乳头状瘤。3级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为cuSSC(皮肤鳞状细胞癌)和皮疹。其他可能的不良反应还包括QT间期延长、肝毒性、眼科反应和肾功能衰竭等。
接受维莫非尼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新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尤其是皮肤鳞状细胞癌、角化棘皮瘤和黑色素瘤。治疗开始前和治疗期间每两个月应进行一次皮肤病学评估,通过切除和皮肤病理评估来处理可疑的皮肤病变。治疗结束后,建议继续进行6个月的皮肤监测。
QT间期延长可能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包括尖端扭转。对于无法纠正的电解质异常、QTc > 500 ms或长QT综合征的患者,或正在服用已知延长QT间期的药物的患者,不应开始治疗。治疗开始前后或剂量调整后15天内,应评估心电图和电解质水平(包括钾、镁和钙),前3个月每月评估一次,此后每3个月评估一次或根据临床指征更频繁地评估。在QTc > 500 ms(3级)的患者中应停用维莫非尼,待恢复到QTc ≤ 500 ms(等级≤2)后,以减少的剂量重新开始治疗。如果QTc间期仍保持在>500 ms,并比治疗前增加>60 ms,则应永久停用维莫非尼。
维莫非尼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包括凝血障碍或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在开始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每月或根据临床指征监测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如出现实验室异常,应通过减少剂量、中断治疗或停止治疗来处理。与伊匹木单抗同时给药可能会导致转氨酶和胆红素出现3级升高。
维莫非尼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至重度光敏性。建议患者避免暴露在阳光下,穿着防护服,在户外使用广谱UVA/UVB防晒霜和润唇膏(SPF ≥ 30)。针对不可容忍的2级或更高光敏性,应进行剂量调整。
维莫非尼应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温度应控制在30°C以下。避免将药物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冷冻可能导致药物的结构和药效发生变化,影响其治疗效果。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存放维莫非尼,防止药物受潮。储存时,要尽量避免在潮湿和干燥的环境中切换,保持产品的质量。
维莫非尼与地高辛(一种敏感的P-糖蛋白(P-gp)底物)联合用药可使地高辛的全身暴露量增加1.8倍,这可能会增加维莫非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避免联合使用已知治疗指数较窄的P-gp底物。如果这些药物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则考虑减少治疗指数较窄的P-gp底物的剂量。常见的P-gp底物包括帕唑帕尼、依维莫司、地高辛、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等。
通过了解和遵守上述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患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维莫非尼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