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泊那替尼(Ponatinib)是国内患者非常关注的一种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和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新药。该药物于2012年12月14日在美国获得FDA批准上市,但在中国的上市历程较为曲折。近期,随着国家药监局的正式批准,泊那替尼终于在国内市场亮相,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泊那替尼(Ponatinib)的上市申请于2023年5月12日被中国国家药监局受理。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评估,该药物最终于2023年9月9日正式获批上市。这一批准标志着泊那替尼成为国内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和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重要选项之一。
泊那替尼(Ponatinib)主要适用于对至少两种既往激酶抑制剂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期(CP)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此外,该药物还被批准用于加速期(AP)或急变期(BP)CML或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无其他激酶抑制剂适应症的患者。特别是对于T315I阳性的CML或Ph+ALL患者,泊那替尼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泊那替尼(Ponatinib)在国内市场上已经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到。作为一种处方药物,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且需要提供有效的处方。不同厂家生产的泊那替尼价格有所差异,以下是部分厂家的参考价格:
在临床试验中,接受泊那替尼治疗的患者曾发生过动脉闭塞事件,包括死亡。因此,医生在决定是否使用泊那替尼时,需仔细评估治疗的益处是否大于风险。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动脉闭塞事件的表现,如有疑似症状,应立即中断或停止治疗,并与医生沟通。
接受泊那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曾发生过严重或重度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医生和患者应密切监测相关症状,如出现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应及时中断治疗,并根据复发或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重新开始使用或调整剂量。
使用泊那替尼治疗的患者曾发生严重或严重的心力衰竭事件,包括死亡。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心力衰竭的表现,并根据临床指征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出现新的或恶化的症状,应立即中断治疗并在恢复时减少剂量或停用药物。
泊那替尼治疗过程中存在肝毒性风险,包括肝功能衰竭和死亡。治疗一周后发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导致死亡的情况虽然罕见,但仍需高度重视。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测试,如出现肝毒性表现,应立即中断治疗并调整剂量或停用药物。
泊那替尼(Ponatinib)在国内的正式上市,无疑为慢性髓性白血病和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然而,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务必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