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曲泊帕(Lusutrombopag)是一种新型的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中国医疗市场的快速发展,芦曲泊帕也终于在国内上市,为患有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芦曲泊帕最早于2015年12月1日在日本市场上市,随后于2018年7月31日在美国获得FDA的批准。该药物由日本盐野义公司研发,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血小板生成素受体,促进内源性血小板的生成,从而提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在中国,芦曲泊帕的研发和审批进程一直备受关注。2020年12月,该药物的上市申请被正式提交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标志着其在国内的上市进入最后阶段。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评估,2023年6月29日,芦曲泊帕最终获得了NMPA的批准,正式在中国上市。
芦曲泊帕在中国上市后,由亿腾医药旗下的苏州西克罗制药负责生产和销售。目前,该药物的规格为3mg*7粒,每盒的价格约为1736美元。虽然价格相对较高,但由于其显著的治疗效果和较低的副作用,仍然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建议患者通过正规的医疗服务机构购买芦曲泊帕,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同时,患者应注意药品的生产日期,避免购买到假药或劣药。
芦曲泊帕主要用于计划接受手术(包括诊断性操作)的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成年患者。这类患者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血小板生成能力下降,容易出现出血风险。芦曲泊帕能够有效提升血小板计数,降低手术风险。
然而,慢性肝病患者不应通过服用芦曲泊帕来恢复正常的血小板计数。对于存在血栓栓塞已知风险因素(如遗传性血栓前状态)的患者,应在医生的评估下慎重使用该药物。
芦曲泊帕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发生率约为3%。在临床试验中,还有一部分患者报告了其他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等。这些不良反应通常在停药后会自行缓解,无需特别处理。
在少数情况下,芦曲泊帕可能会导致门静脉血栓形成。因此,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监测血小板计数和血栓形成的风险。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联系医生进行处理。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芦曲泊帕时应谨慎考虑药物对胎儿和婴儿的潜在风险。目前尚无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其在孕期和哺乳期的安全性,因此除非患者的潜在受益明显大于风险,否则不建议在这些人群中使用该药物。
老年人和儿童患者使用芦曲泊帕时,也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由于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有所下降,药物代谢速度较慢,因此剂量需要适当减少。而儿童患者则需要在医生的严格监控下使用,确保用药安全。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