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匹米替比(Pimitespib)是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属于Hsp90抑制剂的一种。Hsp90是一种在细胞内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能够促进多种蛋白质的稳定性和功能,从而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存活和迁移等过程。匹米替比通过抑制HSP90的功能,降低参与肿瘤生长的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2022年6月,该药物在日本正式获得批准上市,为化疗后疾病进展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匹米替比是由日本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研发生产的一种创新药物,2022年6月20日获得日本独立行政法人药品和医疗器械综合机构(PMDA)的批准上市。2023年11月,得益于海南博鳌乐城的先行先试政策,该药物在中国大陆也开始投入使用。匹米替比的主要成分包括乳糖水合物、玉米淀粉、羟丙基纤维素、结晶纤维素、硬脂酸镁、羟丙甲纤维素、聚乙二醇6000、二氧化钛等。
作为一种HSP90抑制剂,匹米替比通过干扰HSP90的功能,阻止肿瘤细胞中关键蛋白质的稳定和折叠,进而导致这些蛋白质的降解。这不仅抑制了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还能促进其凋亡,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匹米替比主要用于治疗化疗后疾病进展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起源于胃肠道壁的间叶组织的肿瘤,常见于胃和小肠,具有较高的恶性潜能。匹米替比通过抑制CSF-1R(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等靶点,有效地控制了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除了GIST,匹米替比还在其他类型的实体瘤中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显示出一定的疗效。目前,该药物仍在不断进行临床试验,以探索其在更多癌症类型中的应用前景。
匹米替比的剂型为片剂,每片含40毫克活性成分。成人患者在接受匹米替比治疗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遵循特定的给药方案。患者需要保持禁食状态,连续五天每日摄取一次药物,每次剂量为160毫克。完成连续五天的疗程后,患者需暂停用药两天,以便身体进行适度的休息与调整。随后,再次启动相同的给药模式,即连续五天每日一次的160毫克口服剂量,之后再次停药两天。
用药剂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临床反应进行灵活调整。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且治疗效果显著,剂量可能保持不变;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加重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医生可能会考虑对剂量进行相应的减量处理。
匹米替比是P-gp和BCRP的底物,这意味着它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在没有明确证据表明联合使用安全有效之前,建议患者遵医嘱单独使用匹米替比,或仅在严格监控下进行小范围的联合用药试验。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在使用CYP3A4抑制剂或诱导剂的患者,更应谨慎用药,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
饭后服用匹米替比会导致药物的最大血药浓度(C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升高,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为了避免食物对匹米替比药代动力学的不良影响,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在特定的时间窗口外服药。具体体现在避免在饭前1小时到饭后2小时之间服用匹米替比。此外,建议患者在服药期间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减少胃肠道不适。
对于孕妇或可能受孕的女性,不建议使用匹米替比药物,以避免潜在风险。哺乳期妇女在服用此药物期间,建议暂停哺乳,因为匹米替比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进入乳汁,给婴儿带来严重的副作用。有生殖潜力的女性和男性在用药期间以及用药结束后的四个月内,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儿童使用匹米替比的风险较高,可能对其骨骼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建议儿童使用该药物。
对于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关于匹米替比的临床研究尚未进行。这类患者无需调整匹米替比的剂量,但仍需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匹米替比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眼部症状、出血、味觉改变、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腹泻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轻至中度的腹泻通常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或止泻药物来控制,严重腹泻需要及时就医处理。眼部症状如视力模糊、干眼、结膜炎等,应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出血可能由于药物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或导致血小板减少,轻微的出血如鼻衄或皮肤瘀斑可通过观察处理,但严重出血如消化道出血或颅内出血则需立即就医。味觉改变和食欲不振通常在停药后会逐渐恢复,医生可能会建议调整饮食或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来改善症状。恶心和呕吐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饮食摄入和营养状况,医生可能会开具抗恶心药物来缓解症状,并建议患者采取少量多餐的饮食方式。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