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苯达莫司汀(Bendamustine)是一种双功能基烷化剂,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和杀细胞作用。自19世纪60年代初由Ozegowski及其同事在德国耶拿的微生物试验协会研发以来,苯达莫司汀已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苯达莫司汀的适应症、用法用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苯达莫司汀主要用于治疗以下几种恶性肿瘤:
苯达莫司汀通过烷化作用导致DNA单链和双链交联,从而扰乱DNA的功能和合成,发挥其抗肿瘤作用。此外,它还能促进DNA和蛋白质之间的交联,进一步增强其抗癌效果。
苯达莫司汀有两种剂型:溶液剂(苯达莫司汀注射剂)和冻干粉剂(注射用苯达莫司汀)。具体用法用量如下:
在稀释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输液设备。如果使用含有聚碳酸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的封闭系统转移装置(CSTDs)、适配器和注射器,则应选择冻干粉剂型。使用注射器从药瓶中抽取苯达莫司汀注射剂并转移至输液袋时,只能使用带有金属针头和聚丙烯针座的聚丙烯注射器。
苯达莫司汀在静脉输注后迅速达到血浆峰浓度(Cmax),其剂量与暴露量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在分布方面,苯达莫司汀的蛋白结合率高达94–96%,稳态分布容积约为20–25升。
苯达莫司汀的常见副作用包括:
在患者第一个治疗周期后,应询问其是否有输液反应的相关症状。对于发生1级或2级输液反应的患者,可在后续周期中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抗组胺药、退烧药和皮质类固醇。发生3级或4级输液反应的患者应根据个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用药。
肿瘤溶解综合征是苯达莫司汀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在第一个治疗周期内。该综合征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和死亡。预防措施包括积极补液和密切监测血液生化指标,特别是钾和尿酸水平。在苯达莫司汀治疗开始时会使用别嘌醇,但需注意同时使用别嘌醇可能增加严重皮肤毒性的风险。
苯达莫司汀注射液需于2–8°C冷藏避光保存,冻干粉制剂则建议在室温(≤25°C)环境下避光储存。产品的有效期为24个月。
通过合理使用和管理,苯达莫司汀可以有效治疗多种恶性肿瘤,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