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布替尼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的靶向药物,其独特的药理机制使其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伊布替尼的化学名称为Ibrutinib,商品名为Imbruvica,又被称为亿珂。本文将详细介绍伊布替尼的各种别称及其相关的背景信息。
伊布替尼的化学名称为Ibrutinib,这是一种BTK(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该药物由Pharmacyclics公司研发,并于2013年11月首次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2017年,伊布替尼获得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在中国上市,并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伊布替尼的商品名为Imbruvica,这一名称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此外,伊布替尼还被称为亿珂,这是其在中国市场的商品名。这些不同的名称反映了伊布替尼在不同地区和市场中的应用和认可度。
除了化学名称Ibrutinib和商品名Imbruvica、亿珂外,伊布替尼还有其他一些别称。例如,伊布替尼在某些文献和资料中被称为依鲁替尼(Ibrutix)、lbrucent等。这些别称主要出现在不同的研究和文献中,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是指同一种药物。
伊布替尼的多种别称不仅反映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也体现了其广泛的临床价值。无论是哪种名称,伊布替尼都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其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伊布替尼适用于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具体适应症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和1岁及以上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对于不同的适应症,伊布替尼的用法用量有所不同,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例如,对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420mg。而对于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患者,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420mg或560mg。具体的剂量调整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性进行。
伊布替尼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疲劳、腹泻、肌肉骨骼疼痛、皮疹、出血倾向等。严重的不良反应较少见,但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伊布替尼的禁忌症包括对伊布替尼或其任何辅料过敏的患者。此外,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伊布替尼,因为目前尚无足够的研究数据证明其在妊娠和哺乳期间的安全性。
伊布替尼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患者在使用伊布替尼期间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伊布替尼与CYP3A抑制剂和诱导剂合用时,可能会影响伊布替尼的代谢。CYP3A抑制剂如酮康唑、利托那韦等,可能会增加伊布替尼的血药浓度,而CYP3A诱导剂如利福平、苯妥英钠等,则可能会降低伊布替尼的血药浓度。因此,医生在开具伊布替尼处方时,会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
总之,伊布替尼作为一种重要的BTK抑制剂,在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了解伊布替尼的别称及其用药注意事项,有助于患者更好地使用该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