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曲波帕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它通过模拟天然促血小板生成素的作用,刺激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产生更多的血小板,从而提高血小板计数,降低出血风险。
艾曲波帕主要用于治疗成人和6岁以上儿童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这种疾病会导致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增加出血风险。艾曲波帕通过增加血小板的生成,帮助患者维持一个安全的血小板水平,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
艾曲波帕通过与血小板生成素受体结合,激活信号传导途径,促进巨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进而增加血小板的生成。这种机制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那些对传统治疗方法反应不佳的患者。
在临床试验中,艾曲波帕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大多数患者在开始治疗后的1-2周内,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然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以确保血小板计数达到并维持在一个安全的水平,而不是过高或过低。
艾曲波帕的初始剂量通常为50毫克,每日一次。对于东亚/东南亚血统的患者或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剂量应减少至25毫克,每日一次。如果患者同时存在肝功能不全(Child-Pugh A、B、C级),则初始剂量应进一步减少至12.5毫克,每日一次。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血小板计数的反应逐步调整剂量,但每日最大剂量不应超过75毫克。
艾曲波帕应在空腹或低钙餐(≤50毫克钙)时服用,避免与含有多价阳离子的食物或药物(如铁、钙、镁、铝、硒和锌)同时服用。建议在服用这些物质前2小时或后4小时服用艾曲波帕。片剂应整片吞服,不要拆开、咀嚼或压碎。对于无法吞咽片剂的患者,可以使用口服混悬液,但必须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方法制备和服用。
在开始使用艾曲波帕后,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学和肝功能检查,每周评估全血细胞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直到血小板计数稳定。之后,每月进行一次全血细胞计数检查。如果血小板计数未能在4周内达到预期水平,或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医生可能会调整剂量或停药。停药后,患者仍需每周监测全血细胞计数,至少4周。
艾曲波帕与多价阳离子(如铁、钙、镁、铝、硒和锌)会发生螯合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应在服用这些物质前2小时或后4小时服用艾曲波帕。此外,艾曲波帕与某些药物(如环孢菌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酶抑制剂或诱导剂)合用时,可能会影响药物浓度,增加副作用的风险。在联合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并根据需要调整剂量。
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艾曲波帕应慎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密切监测肝功能指标。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也应谨慎使用艾曲波帕,必要时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