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立康唑(Voriconazole)是一种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侵袭性曲霉病、念珠菌血症和其他严重真菌感染。它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中的14α-甾醇去甲基化酶来发挥其抗真菌作用。伏立康唑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可以通过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方式给药。然而,使用伏立康唑时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伏立康唑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中的14α-甾醇去甲基化酶,从而干扰麦角固醇的合成。麦角固醇是真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缺乏会导致细胞膜的不稳定和细胞死亡。伏立康唑对多种真菌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包括曲霉菌、念珠菌、隐球菌等。此外,伏立康唑还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能够进入脑脊液和眼部组织,这使其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和眼部真菌感染方面具有优势。
伏立康唑广泛用于治疗各种严重的真菌感染,包括但不限于侵袭性曲霉病、念珠菌血症、慢性播散性真菌病、肺部曲霉病、皮肤和黏膜念珠菌病等。在临床上,伏立康唑常用于免疫抑制患者和器官移植患者的预防和治疗,因为这些患者更容易发生严重的真菌感染。伏立康唑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伏立康唑与其他药物之间存在多种相互作用,需要谨慎使用。例如,伏立康唑能够抑制CYP3A4酶的活性,与通过CYP3A4代谢的药物(如抗组胺药、奎尼丁、西沙比利、匹莫齐特和伊伐布雷定等)合用时,可能会增加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从而增加其副作用的风险。此外,伏立康唑与延长QT间期的药物合用时,可能会增加心脏问题的发生风险。因此,在使用伏立康唑时,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用药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监测和调整。
伏立康唑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在开始治疗时,应进行肝功能实验室检查,特别是在治疗的第一个月内,至少每周检查一次。如果肝功能指标显著升高,应立即停药并评估患者是否继续使用伏立康唑的效益-风险比。儿童和成年人均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以防发生更严重的肝脏损害。
长期使用伏立康唑可能会引起视觉障碍,包括视物模糊、视神经炎和视神经乳头水肿等。如果治疗时间超过28天,需监测患者的视觉功能,包括视敏度、视野和色觉。一旦发现视觉异常,应及时停药并进行进一步检查。
伏立康唑在重症患者中可能会引起急性肾衰竭,尤其是在同时使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或合并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中。因此,使用伏立康唑时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包括血肌酐值。如果发现肾功能异常,应立即调整治疗方案。
伏立康唑与光毒性有关,可能会引起皮肤反应,如雀斑、雀斑样痣、光化性角化病和假性卟啉症等。建议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避免日光直射,并使用防护服和高防晒因子(SPF)的防晒霜。特别是儿童,光毒性反应的发生率较高,需要采取严格的光保护措施。
伏立康唑在2岁以下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因此不推荐用于该年龄段的儿童。2岁以上的儿童患者在使用伏立康唑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和光毒性反应。吸收不良和体重特别低的2岁至12岁以下儿童患者中,口服生物利用度有限,建议静脉应用伏立康唑。
对于孕妇,伏立康唑可能对胎儿造成损害,因此在孕期使用伏立康唑时,应告知患者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危险。对于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药物的副作用。
伏立康唑应储存在室温下,避免暴露在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中。药物应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防止受潮。储存时应避免在潮湿和干燥的环境中频繁切换,以保持药物的质量。伏立康唑应远离阳光直射,可以选择避光的地方存放或使用不透明的容器保护药物免受光的影响。
已知对其他唑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应慎用伏立康唑。使用伏立康唑时,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如面红、发热、出汗、心动过速、胸闷、呼吸困难、晕厥、恶心、瘙痒和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伏立康唑与QTc间期延长有关,可能增加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因此,在伴有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患者中需慎用伏立康唑,例如先天性或获得性QTc间期延长、心肌病、窦性心动过缓、有症状的心律失常等。使用伏立康唑前或治疗期间应监测血电解质,如存在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和低钙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应予以纠正。
在治疗中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如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和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性症状(DRESS)。如果患者出现皮疹,应严密观察。若皮损加重,必须停药。
具有急性胰腺炎高危因素(如最近接受过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在接受伏立康唑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胰腺功能。在这种临床情况下可以考虑监测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
伏立康唑与苯妥英合用时,应密切监测苯妥英的浓度。与依非韦伦合用时,伏立康唑的剂量应每12小时增加400毫克,而依非韦伦的剂量应每24小时减少300毫克。与格拉吉布合用时,应经常进行心电图(ECG)监测,以防止QTc间期延长。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