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potinib是由德国默克公司(Merck KGaA)研发的全球首个高选择性MET抑制剂,于2020年3月获得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上市,并在2021年2月获得美国FDA批准。Tepotinib主要用于治疗携带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不可切除、晚期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本文将详细介绍Tepotinib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其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MET基因编码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其异常激活可导致细胞增殖、迁移和生存能力增强。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是一种常见的基因变异,会导致MET受体的降解受损,进而使MET信号通路持续激活。这种激活在多种癌症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
Tepotinib作为一种高选择性的MET抑制剂,能够有效地阻断由MET基因改变引起的致癌信号。具体来说,Tepotinib通过竞争性结合MET受体的ATP结合位点,抑制其激酶活性,从而减少MET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这种选择性抑制不仅提高了药物的治疗效果,还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影响,降低了副作用的风险。
在临床前研究中,Tepotinib展示了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Tepotinib能够显著抑制MET驱动的肿瘤生长,延长动物模型的生存期。这些研究为Tepotinib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多项临床试验中,Tepotinib显示了良好的疗效。截至2020年1月1日,共有152例患者接受了Tepotinib治疗,其中99例接受了至少9个月的随访。独立审查评估确定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6%(95%CI:36-57),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1.1个月(95%CI:7.2-NE)。这些数据表明,Tepotinib对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NSCLC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除了单药治疗,Tepotinib还可以与EGFR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联合使用。2018年ESMO年会上报道的一项研究显示,Tepotinib联合吉非替尼治疗MET阳性的EGFR靶向治疗耐药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这种联合治疗方案有望进一步扩大Tepotinib的应用范围。
Tepotinib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周围水肿(53.8%)、恶心(23.8%)和腹泻(20.8%)。大多数副作用为轻至中度,且可通过调整剂量或对症治疗得到有效管理。这使得Tepotinib成为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选择。
Tepotinib的标准剂量为每日一次,每次450毫克。患者应在每天同一时间口服,最好是在餐后30分钟内服用。如果错过了一次剂量,且距离下一次服药时间不足8小时,则应跳过漏服的剂量,按常规时间服用下一次药物。不建议一次性服用双倍剂量。
在使用Tepotinib治疗期间,医生会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影像学评估,以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如果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或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定期随访对于确保治疗效果和及时发现潜在问题至关重要。
在接受Tepotinib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建议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和高脂肪食物,以减少水肿等副作用的发生。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同时,避免吸烟和饮酒,这些不良习惯可能会干扰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影响治疗效果。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