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达莫司汀是一种重要的化疗药物,广泛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本文将详细介绍苯达莫司汀的适应症、用法用量、副作用以及用药注意事项,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该药物。
适应症与用法用量
适应症
苯达莫司汀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适用于未经治疗或对其他一线疗法(除苯丁酸氮芥外)疗效不足的CLL患者。
- 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适用于在利妥昔单抗或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期间或治疗后6个月内进展的惰性B细胞NHL患者。
用法用量
苯达莫司汀有两种剂型:溶液剂(苯达莫司汀注射剂)和冻干粉剂(注射用苯达莫司汀)。具体的用法用量如下:
- 溶液剂:溶液剂中盐酸苯达莫司汀的浓度为90mg/mL。使用时必须在生物安全柜(BSC)或隔离器中,使用带有金属针头和聚丙烯针座的聚丙烯注射器抽取并转移进行稀释。
- 冻干粉剂:冻干粉复溶后的溶液中盐酸苯达莫司汀的浓度为5mg/mL。如果在稀释前使用含有聚碳酸酯或ABS的封闭系统转移装置或适配器作为额外防护,则只能使用注射用苯达莫司汀(冻干粉剂型)。
苯达莫司汀的标准剂量为100mg/m²,每个周期的第1天和第2天给药。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决定。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必要时调整剂量。
副作用
苯达莫司汀的常见副作用包括:
- 骨髓抑制:几乎98%的患者会出现3-4级骨髓抑制,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 感染:骨髓抑制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患者应警惕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 肿瘤溶解综合征(TLS):在治疗的第一个周期内可能发生,表现为高钾血症、高尿酸血症等,需积极补液和监测血液生化指标。
- 皮肤反应:包括红斑、皮疹、瘙痒等,严重时可能出现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
- 其他:还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疲劳、腹泻、便秘等症状。
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肝毒性和其他恶性肿瘤(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用药注意事项
监测与预防
使用苯达莫司汀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液学指标,特别是全血细胞计数。建议在每个治疗周期的第1天和第2天监测血细胞计数,以评估骨髓抑制的程度。如果出现3-4级骨髓抑制,应考虑延迟给药和/或降低剂量。
预防措施包括积极补液和密切监测血液生化指标,尤其是钾和尿酸水平。在治疗开始时,可以使用别嘌醇来预防肿瘤溶解综合征,但需注意苯达莫司汀与别嘌醇同时使用时可能增加严重皮肤毒性的风险。
特殊人群用药
苯达莫司汀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需特别注意:
- 孕妇:动物研究显示苯达莫司汀具有胚胎毒性,妊娠期禁用。治疗期间及结束后6个月内需有效避孕。
- 哺乳期女性:无母乳中药物数据,建议治疗期间及末次给药后1周内停止哺乳。
- 儿童:苯达莫司汀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
- 老年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老年患者(≥65岁)疗效较年轻患者降低,但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无显著差异。
- 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CrCl)<30 mL/min者禁用。
- 肝功能损害:总胆红素>3×ULN或AST/ALT2.5–10×ULN且总胆红素1.5–3×ULN者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苯达莫司汀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 CYP1A2抑制剂(如氟伏沙明):可能升高苯达莫司汀血药浓度,增加毒性风险。建议避免联用。
- CYP1A2诱导剂(如吸烟、利福平):可能降低苯达莫司汀血药浓度,影响疗效。建议避免联用。
此外,苯达莫司汀与利妥昔单抗或奥滨尤妥珠单抗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增加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的风险。如果出现新的或恶化的神经系统、认知或行为体征或症状,应考虑PML的可能性,并暂停苯达莫司汀治疗。
贮存与有效期
苯达莫司汀的贮存方法和有效期如下:
- 溶液剂:需于2-8°C冷藏避光保存。
- 冻干粉剂:建议在室温(≤25°C)环境下避光储存。
苯达莫司汀的有效期为24个月。过期的药物不得使用。
苯达莫司汀是一种有效的化疗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其潜在的副作用和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性。希望本文能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苯达莫司汀,从而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该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