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rocitentan是一种创新的双重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旨在治疗顽固性高血压。该药物通过同时抑制ETᴀ和ETʙ受体,减少血管收缩、纤维化、细胞增殖和炎症等病理过程。2024年3月20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aprocitentan上市,使其成为首个针对内皮素通路的抗高血压药物。本文将详细介绍aprocitentan的作用机制、副作用以及用药注意事项。
内皮素系统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内皮素(ET)是一种强效的血管收缩肽,主要通过激活ETᴀ和ETʙ两种受体发挥其生物学效应。ETᴀ受体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介导血管收缩和促进纤维化及细胞增殖;而ETʙ受体则主要分布在内皮细胞,参与调节内皮功能和清除内皮素。内皮素系统的过度激活会导致血压升高和心脏损伤。
Aprocitentan作为一种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能够有效阻断ETᴀ和ETʙ受体的激活。这种双重拮抗作用不仅减少了血管收缩,还减轻了纤维化和细胞增殖,从而有效控制血压并保护心血管系统。此外,aprocitentan还具有较长的半衰期,使得每日一次的给药方式更为便捷。
根据临床试验数据,aprocitentan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水肿/液体潴留和贫血。这些副作用通常在治疗初期出现,但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或对症治疗得到缓解。水肿表现为四肢肿胀,特别是在脚踝部位;液体潴留则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贫血的症状可能较轻,如轻微的乏力或面色苍白,但在严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虽然较为罕见,但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肝功能异常、皮疹和电解质紊乱。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水平升高,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皮疹可能是轻度的红斑或瘙痒,但也有可能发展成严重的皮肤反应。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影响心脏功能。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在特殊人群中使用aprocitentan时需特别谨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但仍需密切监测血压和副作用。轻度至重度肾功能不全(eGFR ≥15 mL/min)的患者也无需调整剂量,但需定期检查肾功能。轻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A级)的患者同样无需调整剂量,但需注意肝功能变化。
目前缺乏足够的数据来评估aprocitentan在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中的安全性。因此,不建议在妊娠期间使用aprocitentan。如果患者计划怀孕或已经怀孕,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对于哺乳期妇女,建议在使用aprocitentan期间避免母乳喂养,以免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尽管aprocitentan的药物相互作用信息尚不明确,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警惕与其他药物的潜在相互作用。特别是与其他降压药、抗凝药或免疫抑制剂合用时,应密切关注血压和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如有必要,应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