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赛普替尼(Retevmo)是一款针对携带RET基因融合或突变的癌症患者的靶向治疗药物。该药物于2022年9月30日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正式在中国上市。这一消息无疑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尤其是在肺癌和甲状腺癌等疾病的治疗领域。
赛普替尼(Retevmo)是由美国礼来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研发的一种高选择性RET抑制剂。2020年5月,赛普替尼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成为首个专门针对RET基因变异的靶向药物。随后,经过一系列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程序,赛普替尼终于在2022年9月30日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正式在中国上市。
赛普替尼的主要适应症包括携带RET基因融合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RET突变型甲状腺髓样癌(MTC)以及RET融合阳性的其他实体瘤。在多项临床试验中,赛普替尼显示出了卓越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特别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赛普替尼的客观缓解率高达6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17.5个月。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赛普替尼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随着赛普替尼在中国的上市,医生将有更多的治疗选择,患者也将从中受益。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赛普替尼目前尚未纳入中国的医疗保险目录,患者需要自费购买。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规格的赛普替尼:40mg*120粒,每盒价格约为463美元;40mg*30粒,每盒价格约为302美元。虽然价格较高,但对于那些没有其他有效治疗方案的患者来说,赛普替尼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患者可以通过三甲医院、药房、正规的医疗服务机构或跨境电商平台购买赛普替尼。在购买时,患者应仔细甄别药品的真伪,注意药品的生产日期,避免购买假药或劣药。此外,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赛普替尼,定期进行必要的检查和随访,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赛普替尼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水肿、腹泻、乏力、口干、高血压、腹痛、便秘、皮疹、恶心和头痛。其中,3级或4级的实验室异常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减少、谷丙转氨酶(ALT)增加、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增加、钠减少和钙减少。患者在使用赛普替尼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这些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赛普替尼具有潜在的胚胎-胎儿毒性,建议在治疗期间和最后一次给药后1周内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并避免母乳喂养。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患者,赛普替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因此需谨慎使用。老年人使用赛普替尼时,未观察到其他显著的临床事项,但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对于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轻度至重度肾功能损害者不建议调整剂量;而对于肝功能损害的患者,重度肝功能损害者需减少剂量,轻至中度肝功能损害者不建议调整剂量。在使用赛普替尼期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赛普替尼与某些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其疗效。例如,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拮抗剂和局部作用抗酸剂可能降低赛普替尼的抗肿瘤活性,因此应避免与这些药物同时使用。如果不能避免同时使用,建议在给药前2小时或给药后10小时服用赛普替尼。此外,患者在使用赛普替尼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压、QT间期等指标,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通过合理使用赛普替尼并遵循医生的指导,患者可以在控制病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希望赛普替尼的上市能够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和福音。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