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立康唑是一种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主要用于治疗侵袭性曲霉病、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的念珠菌血症,以及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本文将详细介绍伏立康唑的使用方法及其用药注意事项。
伏立康唑的适应症包括治疗侵袭性曲霉病、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的念珠菌血症,以及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在使用伏立康唑时,剂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成人初始剂量通常为每次6毫克/千克体重,每12小时一次,维持剂量为每次4毫克/千克体重,每12小时一次。儿童患者(≥2岁)的初始剂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8毫克,每12小时一次,维持剂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4毫克,每12小时一次。
对于口服给药,成人和青少年(≥12岁)的初始剂量为400毫克,每12小时一次,维持剂量为200毫克,每12小时一次。儿童(2-11岁)的初始剂量为每公斤体重9毫克,每12小时一次,维持剂量为每公斤体重8毫克,每12小时一次。
伏立康唑可以通过静脉注射和口服两种方式给药。静脉注射时,药物应稀释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缓慢滴注。口服给药时,应空腹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对于吸收不良和体重特别低的2岁至12岁以下儿童患者,建议静脉应用伏立康唑。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患者在接受伏立康唑治疗时必须仔细监测肝毒性。在开始治疗时,应进行肝功能实验室检查,特别是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治疗的第一个月内,至少每周检查一次肝功能。如果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检查频率可以降至每月一次。一旦发现肝功能指标显著升高,应立即停用伏立康唑,除非医生评估患者的效益-风险后认为应继续用药。
伏立康唑可能引起视觉不良反应,包括视物模糊、视神经炎和视神经乳头水肿。如果连续治疗超过28天,需监测患者的视觉功能,包括视敏度、视野以及色觉。一旦出现视觉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伏立康唑与QTc间期延长有关,极少数患者可能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因此,在伴有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患者中需慎用伏立康唑。在使用伏立康唑前或治疗期间,应监测血电解质,如存在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和低钙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应先纠正后再使用药物。
重症患者应用伏立康唑时可能发生急性肾衰竭。因此,接受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包括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血肌酐值。如果患者同时合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或合并其他导致肾功能减退的疾病,应更加谨慎。
伏立康唑与光毒性有关,包括雀斑、雀斑样痣、光化性角化病和假性卟啉症等反应。建议所有患者在伏立康唑治疗期间避免日光直射,并使用防护服和高防晒因子(SPF)的防晒霜等措施。儿童患者尤其需要注意光保护,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伏立康唑在2岁以下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适用于年龄≥2岁的儿童患者。观察到儿童患者中肝酶升高的频率更高,因此儿童和成年人均需监测肝功能。对于体重特别低的2岁至12岁以下儿童患者,建议静脉应用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能够抑制CYP3A4酶的活性,与通过CYP3A4代谢的药物(如抗组胺药、奎尼丁、西沙比利、匹莫齐特和伊伐布雷定等)合用时,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效果和副作用发生改变。与苯妥英合用时,应密切监测苯妥英的浓度。与依非韦伦合用时,伏立康唑的剂量应每12小时增加400毫克,依非韦伦的剂量应每24小时减少300毫克。与格拉吉布合用时,可能会增加QTc延长的风险,建议经常进行心电图(ECG)监测。
通过以上详细说明,希望患者在使用伏立康唑时能够更加安全和有效。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