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bisome(安必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真菌感染。其主要成分是阿莫夫洛星(Amphotericin B),通过与易感真菌细胞膜的固醇成分麦角固醇结合,形成跨膜通道,导致细胞通透性改变,从而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本文将详细介绍Ambisome的作用机制及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Ambisome通过其主要成分阿莫夫洛星(Amphotericin B)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形成跨膜通道。这些通道导致细胞内的单价离子(如Na+、K+、H+和Cl-)泄漏出细胞,从而破坏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结构,最终导致真菌细胞死亡。这一机制使得Ambisome成为治疗严重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Ambisome广泛用于治疗多种严重的真菌感染,包括但不限于:
此外,Ambisome还被用于预防免疫系统受损患者的真菌感染,尤其是在骨髓移植和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
研究表明,Ambisome在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方面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其他两性霉素B制剂相比,Ambisome的脂质体制剂形式减少了肾毒性的风险,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因此,Ambisome在临床上被广泛推荐用于治疗重症真菌感染。
Ambisome必须由医生或护士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患者不能自行使用其他任何方法使用Ambisome。制备Ambisome时,必须将其溶解在特定的溶液中,如5%葡萄糖溶液,不能使用生理盐水或电解质溶液。溶解后的溶液应在输注前进一步稀释至终浓度约为0.6 mg/mL。
尽管Ambisome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抗真菌药物,但仍存在一些可能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患者在使用Ambisome期间应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使用Ambisome时需特别谨慎。目前尚无足够的研究数据支持这些人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在使用前应充分评估风险和收益。此外,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
在使用Ambisome过程中,如果发生严重的变态反应或过敏/类过敏反应,应立即中止输注。患者不应接受进一步的Ambisome输注。在初始给药时,应缓慢滴注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以减少过敏反应的风险。
在使用Ambisome期间,患者应注意以下日常生活中的事项:
通过遵循上述注意事项,患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