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立巴韦(Maribavir)自2021年11月在美国上市以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款由日本武田制药研发的新机制抗病毒药物,因其在治疗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方面的独特效果,于2023年12月22日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批准,在中国上市。这标志着中国的医疗市场又迎来了一款重要的创新药物。
马立巴韦(Maribavir)是一种UL97蛋白激酶抑制剂,属于新机制抗病毒疗法。该药物在海外已经获批上市,并在2023年底获得了中国的正式批准。马立巴韦的主要适应症是治疗成人和儿童患者(12岁及以上,体重至少35公斤)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实体器官移植后出现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和/或疾病。特别是对于那些使用过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西多福韦或膦甲酸钠难治(伴或不伴基因型耐药)的患者,马立巴韦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实体器官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移植失败甚至死亡。传统的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等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耐药性和副作用的问题。马立巴韦通过抑制CMV的UL97蛋白激酶,阻断病毒DNA的复制、衣壳化和核逃逸,从而有效清除病毒血症并控制相关症状。这一新机制为治疗CMV感染提供了新的选择。
根据最新的市场信息,马立巴韦的参考售价为24,201美元/盒,折合人民币约为166,750元/盒。目前,马立巴韦尚未进入中国医保目录,市场上也没有仿制药。患者可以通过正规医疗机构或授权药店购买该药物。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用药安全和疗效。
马立巴韦适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患者(12岁及以上,体重至少35公斤)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实体器官移植后出现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和/或疾病。特别是对于那些使用过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西多福韦或膦甲酸钠难治(伴或不伴基因型耐药)的患者,马立巴韦是一个有效的治疗选择。然而,对于对马立巴韦或其任何辅料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该药物。
马立巴韦的推荐剂量为每次400毫克,每日两次,连续服用直至病毒血症清除。具体用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肝功能监测,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马立巴韦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和皮疹等。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严重的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或血液系统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同时,患者在用药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增强身体抵抗力。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