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7年7月17日在美国首次获批以来,马来酸奈拉替尼片(来那替尼)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治疗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重要药物。经过数年的努力,这款药物终于在中国市场上亮相。本文将详细介绍马来酸奈拉替尼片在中国的上市情况、适应症及其用药注意事项。
马来酸奈拉替尼片(来那替尼)在中国的上市历程可谓一波三折。2020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了马来酸奈拉替尼片在中国的上市申请。这一决定为中国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尤其是在治疗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方面。
马来酸奈拉替尼片的原研药由美国Puma Biotechnology公司研发。在中国市场,该药物主要由北海康城与Puma Biotechnology合作生产。目前,马来酸奈拉替尼片在中国的售价为每盒40mg*180片装,售价约为2281美元。虽然价格较高,但由于被纳入医保范畴,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通过医保报销部分费用,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
马来酸奈拉替尼片在中国已经纳入医保范畴,这意味着患者可以在正规医院和药店购买到该药物,并且符合报销条件的患者可以享受医保报销。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也减少了患者的经济压力。
马来酸奈拉替尼片适用于HER2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成年患者,在接受含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之后的强化辅助治疗。这种药物通过抑制HER2信号通路,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马来酸奈拉替尼片的推荐剂量为240mg(6片),每天一次,随餐服用,连续用药一年。患者应尽量在每天同一时间服用药物,并整片吞服,不得咀嚼、压碎或劈开药片。如果患者漏服,不得补服漏服的剂量,应在次日按每日剂量重新服用。
马来酸奈拉替尼片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腹痛、疲乏、呕吐、皮疹、口腔炎、食欲下降、肌肉痉挛、消化不良、AST或ALT升高、指甲病变、皮肤干燥、腹胀、体重减轻和尿路感染。其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腹泻、呕吐、脱水、肾衰等。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为了更好地管理不良反应,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调整剂量。如果患者出现无法从治疗相关毒性中恢复至0-1级、导致治疗延迟超过3周的毒性或无法耐受每天120mg的情况,应停止使用马来酸奈拉替尼片。
对于哺乳期妇女,建议在服用马来酸奈拉替尼片期间不要母乳喂养,直至最后一次用药后至少1个月。目前尚无关于奈拉替尼在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数据,因此不推荐儿童使用该药物。
对于老年患者,≥65岁组和<65岁组中因不良反应导致奈拉替尼治疗终止的比例分别为44.8%和25.2%。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9.9%和7.0%,其中≥65岁组中最常报告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呕吐、腹泻、肾衰和脱水。因此,老年患者在使用马来酸奈拉替尼片时应更加谨慎,定期监测身体状况。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了解到马来酸奈拉替尼片在中国的上市情况及其在治疗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时也需要注意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特殊人群用药等问题,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