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肺癌治疗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突破,其中达克替尼(Dacomitinib)的上市尤为引人关注。这款由辉瑞公司研发的第二代EGFR抑制剂,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获得了上市许可,为中国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将详细介绍达克替尼在国内的上市情况及其用药注意事项。
达克替尼在2018年9月首次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用于治疗携带EGFR基因外显子19缺失或21号外显子L858R置换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后,2019年6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也正式批准了达克替尼在国内的上市申请。这标志着中国患者终于可以合法地获取这一重要的靶向治疗药物。
在中国进行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达克替尼在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现非常出色。与传统的EGFR抑制剂如吉非替尼相比,达克替尼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了18个月,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这一结果不仅验证了达克替尼的有效性,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2019年6月26日,达克替尼在中国北京率先上市,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铺开。短短一周内,该药物已在包括上海、广州、成都在内的33个城市上市,患者可以通过医院或药店凭处方购买。这一快速的市场推广速度,反映了国内对达克替尼的高度认可和需求。
达克替尼的价格因地区和渠道而异,但总体来说,其定价在每月约1,200美元左右。虽然这一价格相对较高,但对于许多患者而言,达克替尼带来的生存获益远远超过了经济负担。患者可以通过正规医院或药店凭处方购买达克替尼,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达克替尼主要用于治疗携带EGFR基因19号外显子缺失或21号外显子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使用达克替尼之前,患者应进行EGFR基因检测,以确认是否存在上述突变。对于其他类型的肺癌或没有EGFR突变的患者,达克替尼的效果可能不佳,甚至无效。
达克替尼的常见副作用包括皮疹、腹泻、甲沟炎、口腔炎等。这些副作用通常在治疗初期较为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轻。患者在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调整剂量或开具相应的对症治疗药物。例如,皮疹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腹泻则需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达克替尼与其他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特别是与肝酶CYP3A4抑制剂和诱导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患者在使用达克替尼期间应避免同时服用葡萄柚汁、圣约翰草等可能影响药物代谢的食物和药物。如果必须使用其他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在使用达克替尼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整体免疫力,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达克替尼的上市为中国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合理的用药和生活方式管理,患者可以在延长生存时间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创新药物问世,为肺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