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可欣(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是一种口服的第二代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主要用于治疗成人原发性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慢性肝病(CLD)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该药物通过刺激血小板生成素受体,增加血小板计数,从而预防手术或诊断性操作时出现的出血情况。苏可欣的研发公司是日本卫材株式会社,于2020年7月4日在中国上市,并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慢性肝病患者常伴有血小板减少症,这会增加手术和诊断性操作时的出血风险。苏可欣通过刺激血小板生成素受体,促进血小板的生成,从而有效提升血小板计数。临床研究显示,苏可欣能够显著提高慢性肝病患者的血小板水平,降低出血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
成人原发性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并破坏自身的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计数下降。苏可欣作为一种口服的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模拟天然血小板生成素的作用,刺激骨髓中的血小板前体细胞,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多项临床试验表明,苏可欣能够显著提高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改善症状,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
苏可欣的主要成分是马来酸阿伐曲泊帕,这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化合物,属于第二代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它通过与血小板生成素受体结合,激活信号传导通路,促进血小板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最终增加血小板的生成。与其他传统的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相比,苏可欣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更长的作用时间,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血小板计数。
苏可欣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腹痛、恶心、头痛、疲劳和周围水肿。对于慢性肝病患者,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治疗初期。对于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还包括头痛、疲劳、挫伤、鼻出血、上呼吸道感染、关节痛、牙龈出血、瘀点和鼻咽炎。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苏可欣时需谨慎。目前尚无充分的临床数据支持其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哺乳期妇女在使用苏可欣期间及最后一次给药后至少2周内不建议母乳喂养,以避免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儿科患者,苏可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不推荐用于18岁以下的儿童。老年人在使用苏可欣时也应谨慎,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苏可欣与CYP2C9和CYP3A4的中度或强度双重抑制剂同时使用会增加其血药浓度,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患者在使用苏可欣期间应避免与这些药物同时使用,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剂量。常见的CYP2C9和CYP3A4的中度或强度双重抑制剂包括某些抗真菌药物、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在使用苏可欣前,应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以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苏可欣作为一种有效的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为慢性肝病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小板计数,遵循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