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伐替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癌症,如肝癌、甲状腺癌等。由于其强大的疗效,乐伐替尼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使用乐伐替尼时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乐伐替尼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使用这一重要药物。
在乐伐替尼治疗过程中,高血压是一个常见的不良反应,通常发生在治疗早期。为了有效管理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应确保血压得到良好控制。如果患者已知患有高血压,应在开始乐伐替尼治疗前接受稳定剂量的降压治疗至少一周。治疗开始后,应密切监测血压,建议在治疗的第一周内监测血压,之后两个月内每两周监测一次,其后每月监测一次。如果发现血压升高,应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的使用,必要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选择合适的降压方案。
乐伐替尼作为一种 VEGF 通路抑制剂,可能会增加患者发生动脉瘤和动脉夹层的风险。无论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都应谨慎考虑这一风险。特别是对于有高血压或动脉瘤病史的患者,医生在开始治疗前应进行全面评估,权衡治疗的利弊。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动脉瘤或动脉夹层的症状,应立即停止乐伐替尼的使用并及时就医。
乐伐替尼治疗过程中,蛋白尿也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通常出现在治疗早期。患者应定期监测尿蛋白,如果尿试纸法检测到蛋白尿 ≥2+,应暂停给药或调整剂量。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发生肾病综合征,应立即停用乐伐替尼。定期监测尿蛋白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这一问题,从而减少肾脏损伤的风险。
乐伐替尼治疗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因此患者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如果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应根据标准医学实践进行治疗,以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同时,乐伐替尼可能损害外源性甲状腺抑制,因此应定期监测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根据患者的治疗目标调整甲状腺激素的使用。
乐伐替尼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过程,导致伤口愈合延迟。因此,接受大型外科手术的患者应考虑暂停乐伐替尼治疗。关于大型外科手术后何时重新使用乐伐替尼,临床经验有限,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来决定。如果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伤口愈合问题,应暂停乐伐替尼的使用,直至伤口完全愈合。
乐伐替尼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因此妊娠期女性应避免使用该药物。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使用乐伐替尼期间和最后一次用药后的至少 30 天内,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医生应告知患者乐伐替尼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避孕建议,以防止意外怀孕。
通过以上详细的注意事项,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乐伐替尼的使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患者和医护人员在使用乐伐替尼时更加安全和有效。
免费咨询电话
400-15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