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曲泊帕(Mulpleta)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肝病伴有血小板减少症的成年患者的药物。本文将详细介绍芦曲泊帕的适应症、作用与功效、用法用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该药物。
芦曲泊帕(Mulpleta)适用于计划接受手术(包括诊断性操作)的慢性肝病伴血小板减少症的成年患者。慢性肝病患者不得通过服用芦曲泊帕来恢复正常的血小板计数。该药物主要作用于血小板生成素(TPO)受体,通过刺激骨髓中的内源性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增加血小板的生成,从而提高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降低手术过程中出血的风险。
芦曲泊帕是一种非肝素依赖性的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能够有效提高慢性肝病患者的血小板水平。通过促进骨髓中巨核细胞的成熟和释放,芦曲泊帕能够在短期内显著提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为手术提供安全保障。此外,该药物的使用不会导致血小板计数过高,避免了因血小板过多而引发的血栓形成风险。
芦曲泊帕的推荐用法为口服,每次3毫克,每日一次,连续用药7天。患者应在预定手术前8-14天开始服用芦曲泊帕,并在最后一次服药后的2-8天内进行手术。如果患者在服药期间漏服一次,应尽快补服,并于次日继续按原计划服药。在治疗开始前和术前两天内,应对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进行监测。
芦曲泊帕作为一种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与慢性肝病患者的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并发症有关。在接受芦曲泊帕治疗的慢性肝病患者中,已有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报道。虽然这些血栓形成与血小板计数的显著升高并无关联,但在对存在血栓栓塞已知风险因素的患者给予芦曲泊帕时,需考虑潜在的血栓形成风险增加。对血栓形成中、血栓形成前或肝性血流缺失的患者,仅在患者的潜在受益超过潜在风险时方可使用芦曲泊帕。
对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芦曲泊帕需谨慎。妊娠女性用药时应考虑本品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在动物生殖研究中,妊娠大鼠在器官发生期和哺乳期经口给予芦曲泊帕,可见发育的不良影响。哺乳期女性在服用芦曲泊帕治疗期间以及最后一次用药后至少28天内不建议哺乳,以避免母乳喂养婴儿出现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
芦曲泊帕与环孢素(P-gp和BCRP抑制剂)或含多价阳离子的抗酸剂(如碳酸钙)联合用药时,未观察到芦曲泊帕暴露量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变化。与芦曲泊帕联合用药时,也未观察到咪达唑仑(CYP3A底物)暴露量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变化。此外,芦曲泊帕抑制CYP酶(CYP1A2、CYP2A6、CYP2B6、CYP2C8、CYP2C9、CYP2C19、CYP2D6以及CYP3A4/5)的可能性很低,对CYP1A2、CYP2C9或CYP3A4不具有诱导作用。芦曲泊帕也是P-gp和BCRP的底物,但其抑制P-gp、BCRP、OATP1B1、OATP1B3、OCT1、OCT2、OAT1、OAT3、MATE1、MATE2-K以及BSEP的可能性较低。
芦曲泊帕应密封保存,放置在不超过25℃的环境中。避免将药物暴露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以防止药物的结构和药效发生变化。同时,应将药物放在儿童无法接触的地方,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存储。
通过以上介绍,希望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芦曲泊帕的适应症、作用与功效、用法用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项,从而合理使用该药物,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