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格替尼(Brigatinib),又名安伯瑞,是由日本武田制药/Ariad Pharmaceuticals公司研发的一种高效ALK抑制剂,同时也是EGFR第四代靶向药。布格替尼于2022年3月在中国获批上市,可作为医保乙类药物进行报销。药品规格包括30mg和90mg,价格分别为835.26美元和1939.13美元(自费)。布格替尼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主要功效和作用在于抑制ALK基因突变引起的癌细胞生长,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布格替尼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高度选择性地抑制ALK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止ALK阳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ALK基因突变是许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重要驱动因素,这些突变会导致肿瘤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和扩散。布格替尼能够有效地抑制这些突变,从而减缓或阻止肿瘤的进展。
除了直接抑制ALK基因突变,布格替尼还具有克服其他靶向药物耐药性的潜力。临床研究表明,布格替尼联合使用抗EGFR抗体可能有助于克服第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的耐药性。这对于已经接受过其他ALK抑制剂治疗但出现耐药性的患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
布格替尼不仅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多项临床试验中,接受布格替尼治疗的患者表现出更好的疾病控制率和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此外,布格替尼的副作用相对较少,患者的整体耐受性较好,因此能够更好地维持日常生活和工作。
使用布格替尼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等。间质性肺病(ILD)和非感染性肺炎是布格替尼的常见严重不良反应,特别是在治疗的前几周内。一旦出现新的或加重的呼吸道症状,应立即暂停布格替尼的使用,并进行全面评估。对于1级或2级ILD/非感染性肺炎,可在恢复至基线后以降低剂量继续治疗;对于3级或4级ILD/非感染性肺炎,应永久停用布格替尼。
布格替尼可能引起高血压和心动过缓。在治疗前应控制患者的血压,在治疗2周后监测血压,此后至少每月监测一次。如果患者出现3级高血压,应暂停布格替尼的使用,待血压恢复正常后以相同剂量继续治疗。对于4级高血压或3级高血压复发,应考虑永久停用布格替尼。同时,应监测心率和血压,特别是当患者正在使用已知可引起心动过缓的药物时。
布格替尼与强效或中效CYP3A抑制剂合用会增加布格替尼的血浆浓度,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应避免同时使用这些药物。如果无法避免,应根据建议调整布格替尼的剂量。相反,布格替尼与强效或中效CYP3A诱导剂合用会降低布格替尼的血浆浓度,可能影响疗效。同样,应避免同时使用这些药物,必要时调整剂量。
布格替尼可能引起肝毒性和高血糖症。在治疗期间,尤其是前3个月内,应定期监测AST、ALT和总胆红素水平。如果出现3级或4级肝酶升高伴胆红素≤2×ULN,应暂停布格替尼的使用,待肝功能恢复后再以降低剂量继续治疗。对于高血糖症,应在治疗前评估空腹血清葡萄糖,并定期监测。如果通过最佳医疗管理仍无法控制高血糖,应暂停布格替尼的使用,直至高血糖得到控制。
布格替尼作为一种高效的ALK抑制剂和EGFR第四代靶向药,在治疗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疗效。然而,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和管理各种潜在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遵循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