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comitinib(达克替尼)是一种口服剂型的抗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这种药物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类,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上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活性,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本文将详细介绍达克替尼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Dacomitinib是一种不可逆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选择性地结合并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成员的活性。EGFR家族包括EGFR、HER2、HER3和HER4。这些受体在许多癌症中过度表达,导致细胞增殖和存活信号的异常激活。通过抑制这些受体的活性,Dacomitinib可以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Dacomitinib被批准用于治疗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激活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年患者。这些突变通常包括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 L858R突变。EGFR突变在亚洲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因此Dacomitinib在这一人群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多项临床试验显示,Dacomitinib在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一项关键的III期临床试验(ARCHER 1050)比较了Dacomitinib与吉非替尼(Gefitinib)的疗效,结果显示Dacomitinib在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优于吉非替尼,中位PFS分别为14.7个月和9.2个月。此外,Dacomitinib还显著延长了总生存期(OS),中位OS分别为34.1个月和26.8个月。
Dacomitinib的推荐剂量为45毫克,每日一次,口服。患者可以空腹或随餐服用,但建议每天在同一时间服用。如果患者出现呕吐或错过了一剂,不需要补服,应继续按照计划服用下一剂。长期使用Dacomitinib时,医生会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耐受性,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Dacomitinib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皮疹、甲沟炎、口腔炎、食欲下降、皮肤干燥、体重下降、脱发、咳嗽和瘙痒。其中,腹泻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超过50%。严重不良反应如间质性肺病(ILD)、重度腹泻和皮肤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停药并寻求医疗帮助。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剂量或暂时停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于肝功能受损的患者,Dacomitinib的剂量可能需要调整。轻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A级)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中度至重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B级和C级)的患者应避免使用Dacomitinib。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Dacomitinib,因为该药物具有潜在的胚胎-胎儿毒性。育龄女性在使用Dacomitinib期间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Dacomitinib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特别是那些影响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的药物。例如,强效CYP3A4抑制剂(如酮康唑)和诱导剂(如利福平)可以分别增加或降低Dacomitinib的血药浓度。因此,在使用Dacomitinib期间,患者应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以便进行适当的管理。
患者在使用Dacomitinib期间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同时,应避免摄入可能加重不良反应的食物和饮料,如辛辣食物和酒精。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联系医生。
总之,Dacomitinib是一种有效的治疗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剂量调整、不良反应管理和药物相互作用,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