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塔奎妥单抗(Talquetamab)是一种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新型双特异性抗体,由强生集团旗下的杨森制药公司研发。该药物在2023年获得美国FDA加速批准,随后在2025年2月11日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本文将详细介绍塔奎妥单抗的使用指南,包括适应症、给药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塔奎妥单抗适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四种疗法(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及抗CD38单抗)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年患者。该药物通过靶向GPRC5D和CD3受体,激活T细胞并介导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塔奎妥单抗的给药途径为皮下注射,仅由具备相应医疗条件及支持措施的专业人员操作。为降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及神经毒性的风险,初始治疗均采用递增(step-up)剂量方案,并需在给药后住院观察48小时。
塔奎妥单抗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全身性反应(如发热、疲劳、体重下降)、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神经系统异常(如神经毒性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口腔及消化系统反应(如味觉障碍、口干、吞咽困难、口炎)、皮肤反应(如皮疹、皮肤异常)、血液学异常(如淋巴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降低)。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感染及其他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肝酶和血脂水平,及时调整剂量。
对于孕妇,塔奎妥单抗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因此在孕期使用前须充分评估风险与获益,建议育龄妇女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三个月内采用有效避孕措施。哺乳期女性应禁止哺乳,末次给药后2个月可恢复。
老年人在使用塔奎妥单抗时无需调整剂量,但临床数据有限,需密切监测。肾功能损害患者中,轻度至中度无需调整剂量,重度或终末期肾病数据不足。肝功能损害患者中,轻中度无需调整剂量,中重度(总胆红素>1.5×ULN)数据不足。
塔奎妥单抗在体内激活T细胞并引起细胞因子释放,该过程可能暂时抑制细胞色素P450(CYP)酶的活性,增加某些CYP底物药物的血药浓度。在与CYP酶底物合用时,应密切监测目标药物的血药浓度和毒性表现,根据情况调整剂量。
在制剂准备及给药过程中,务必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局部或全身感染。患者及家属应充分了解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就医。
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血液学指标和肾功能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塔奎妥单抗作为一种新型双特异性抗体,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方面显示出显著疗效。然而,使用过程中需严格遵守给药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